编者按: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后,更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发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巩固及群众收入变化等情况,让脱贫群众不仅能够摆脱贫困,更要在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踏实。
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级挂牌督办县,澄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调要抢抓机遇,对标中省市要求,围绕“五个聚焦、五个提升”,以坚决态度、务实举措和扎实作风全方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以赴补短板、抓整改、创亮点。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通过记者一线采访,对澄城县在工作开展中的做法、成效和经验予以重点关注,进行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韩乐
近年来,澄城县聚焦巩固饮水安全成果,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突出供水设施提档升级,紧扣用水方面“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记者见闻
用水方便 群众点赞
“水股子流得美,水费还省得多了!”提到现在村上的供水状况,安里镇义井村群众张师印难掩笑容,7月11日,他对记者说。
去年夏季,针对义井村供水管网陈旧老化的问题,澄城县水务局投资35万元对该村输水主管道及村组管网进行了提升改造,惠及2500余名群众。工程实施杜绝了原来旧管网的跑冒滴漏现象,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解决了用水高峰期入户水压不足的问题,更让群众家庭水费支出大幅降低。“今年夏天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比过去快得多了!”张师印说。
在脱贫攻坚期间实现饮水安全工程覆盖率、自来水普及率和入户率三个100%的基础上,澄城县持续发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仅2021年,全县共整合资金474万元,实施供水设施维修及提升改造工程54项,惠及群众8.6万余人。此外,先后在20个村试点推行物业化管理服务,更换IC卡预付费式射频水表1万多个,有效改变了群众传统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增强了大家的节水意识。
正是夏季高温时节,7月5日,赵庄镇义城村担负1至8组群众生活用水的水泵出现故障,导致群众家中停水。通过拨打张贴在家中的“饮水安全明白卡”上的电话,县水务局及镇上的技术人员迅速到场,进行故障排查处理。通过两个工作日的紧急工作,群众用水恢复正常。
“大家非常满意,都说‘明白卡’让人心里真正亮堂了!咱有了保障用水的‘110’!”义城村驻村帮扶指导组组长张锋斌介绍。
“饮水安全明白卡”是澄城县建立长效机制的举措之一。去年10月,澄城县组织全覆盖式敲门入户,对10个镇(办)160个行政村常住农户饮水安全保障情况进行摸排,查找风险漏点,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在水质保障方面,委托专业机构每年对区域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水质进行全分析检测,在单村供水工程设置水质监测点36处,每年开展两次水质跟踪监测,确保群众用水安全放心。
水务部门
突出“五线”建设 严实工作举措
今年以来,澄城县抢抓省级重点帮扶县、省级挂牌督办县政策机遇,坚持以挂牌督办工作为统揽,补短板、抓整改、创亮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县水务局突出“五线”建设,进一步严实工作举措,确保全县群众喝上安全水、健康水、幸福水。
工作中,坚持提高站位明标线。教育引导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始终把巩固饮水安全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的标准线,把让全县群众喝上安全水、幸福水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抓手,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政治站位来谋划抓落实。
坚持强化组织筑战线。按照全县挂牌督办工作方案要求,成立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抽调优秀党员干部调整优化10个保障组,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统筹协调、合力攻坚。
坚持聚焦短板守底线。制定澄城县水务局挂牌督办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结合全县饮水安全实际,明确工作标准,深入调查摸排,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今年,多渠道筹措资金400万元,将对全县45处农村供水工程进行维修养护,新建8处农村供水工程。
坚持提标升级奔高线。遵循“建大并中减小”原则,积极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用好用活省级重点帮扶县利好政策,争取国家债券资金4400万元,实施冯原镇、王庄镇、安里镇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现项目区供水同质同价同服务,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坚持健全机制抓长线。严格落实农村供水“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及防返贫监测机制,常态化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排查,建立“县镇村三级饮水安全问题排改群”,实行动态监测日报告制度,确保问题动态清零。同时,抓好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营造人人关心饮水安全,全民增强节水观念的浓厚氛围。
“冯原镇、王庄镇、安里镇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近期将正式开工。‘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工作思路,将全县257处农村供水工程整合为9处规模化供水工程和17处标准化供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目标。”澄城县水务局局长贺宏安表示。
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