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职能 / 水旱防御 / 正文

万众一心战洪水

来源:渭南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11-10-01 00:00
发布时间:2011-09-27  来源:陕西日报  

  2011年9月,持续强降雨使渭河各支流河水暴涨,处于渭河下游的华阴市遭遇了一场历史上渭河水位最高、持续时间最久、南山支流倒灌里程最长、威胁最严重的洪水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华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洪流,境内无一处决口,无一人伤亡。

  华阴市地处三门峡库区,地势南高北仰,4条主要南山支流入渭不畅,渭河沿岸数万名移民群众居于洼地,“有雨即灾”已成痼疾,一直是全省防汛的重点。

  入秋以来,按照既定的防汛预案,市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坚守防汛岗位,从9月3日起,面对持续强降雨,华阴相继十余次召开专题防汛工作会议,对防汛抗灾工作再次作出安排部署。市委书记卢发兴要求所有干部群众必须做到“三明确”,明确秋霖已创历史单月之最;明确抗击各种灾害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无一人伤亡,把损失降到最低;明确当前抗洪救灾各项预案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时实施“三项工作”,即各包联领导深入滑坡点、危漏校舍等灾害易发点一线查灾救灾;新闻媒体要将雨情、汛情、灾情等最新情况不间断地刊播,引起干部群众的高度重视;防汛督查组要随时检查防汛值班情况,发现问题严惩不贷。市里立即启动了三级防汛应急响应以及渭河2号防洪预案。

  9月19日,渭河临潼站流量已达5410立方米每秒且继续上涨,市里要求南山支流和渭河围堤巡堤查险人员全部上岗到位,重点防守险工险段;各单位防汛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坚持24小时值班并保持通讯畅通;彻底清理渭河生产围堤以北所有人员,同时安排华西、北社的21个村的老、弱、病、残、妇、幼群众先行撤离;罗夫河施工单位立即将施工力量转化为防汛力量,在险工险段铺设彩条布;民政、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立即启动相关预案,全市立即启动了二级防汛应急响应以及渭河3号防洪预案和1号撤退预案。市各级党政干部身先士卒,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市委书记卢发兴、市长程军不分昼夜地在防汛指挥部、河堤一线和群众撤离点之间奔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怀强、市政协主席高鹏已是年近六旬之人,仍不辞劳苦,坚守抗洪一线;市委常委、副市长、防汛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王春生,一边打着吊针一边指挥防汛。各镇(办)管区也纷纷组织抢险物料、抢险人员和机械奔赴一线。河堤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到处都是流动的身影和运输物料的车辆。仲秋的夜晚,气温骤降,寒气袭人,坚守在4条南山支流和渭河大堤上的包联单位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不畏寒冷,打着手电筒不知疲倦地来回查看,每个细微之处都不敢放过。21日14时,华西镇巡堤查险人员发现防洪围堤背水坡脚出现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8米的水面,且水质混浊伴有水泡,技术人员确认为管涌险情。险情就是命令。华西镇立即组织年轻劳力80人及时赶到现场,仅仅30分钟内,人员、物料、机械全部到位,开始施工排险。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奋战,隐患得以排除。

  9月20日,渭河水位不断上涨,汛情十分严重。华阴市防汛指挥部相继发布一号、二号命令,要求紧急撤离渭河沿岸21个村的28000多名群众。21名市级领导带领各包联单位负责人,迅速赶赴撤离村子,交通局很快集结车辆49台,抽调干部职工50余人,每车一人及时跟近,采取拉网式排查劝导,一户一户地敲门,确保做到“户不漏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妇女、儿童和身体欠佳的村民全力帮助转。在撤离转移中,医护人员发现华西镇庆华村患小儿麻痹症的孕妇张满出现临产状况,情况紧急,立即派专车专人连夜转院渭南,使该孕妇得以平安产子。

  市里还组织各村基干民兵留村巡逻,确保治安。截至当晚20时,21个村所有应撤离人员得到安全有序转移,并被集中对应安置在20个点上。卫生部门及时抽调人员,组建医疗救护组分赴撤离村、安置点,开展医疗救护和防疫消毒;民政部门紧急启动救灾响应,组建查灾救灾办公室、后勤供应组和6个工作队,及时为各安置点送去方便面、矿泉水、棉被、彩条布等救灾食品及物资。

  在防洪大撤离中,基层干部发挥了很好作用。岳庙办北社管区陈家村村委会主任魏公战,强忍腰椎间盘病痛,组织群众撤离;东联村党支部书记花建美在得知一些群众因走时匆忙忘带被褥后,便把自己家里的8床被褥全部带到安置点供村民使用;在洪水漫滩时,东栅村村委会主任翟矛盾听说还有一名群众在地里抢收玉米,就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找来大型拖拉机,拿上高音喇叭四处寻找,最终成功将人救出。

  洪水入黄河,灾害并未消。连日秋淋使土壤水分饱和,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土石崩塌等地质灾害不断发生,成为华阴防汛抗灾又一大任务。华阴市土地、水务、民政、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和有关镇(办)管区,按照职能划分,从灾害预警、监测、隐患排查等环节入手,分5组对全市6个镇办(管区)、华山景区等32个地质灾害点及全市危漏校舍进行拉网式排查;各镇办(管区)政府、各矿山企业、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坚持24小时专人值守。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方管区的桃东、桃西两个村临山而建,是历次地质灾害的预防重点。管区领导紧急行动,及时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及危漏房群众197户649人就近投亲靠友,对其余45户109名群众集中安置于桃峪口小学。

  安置点有管区、民政、卫生防疫等方面工作人员日夜值守,民政部门及时提供50床被褥、30张床板等部分生活用品,保证群众一日三餐,生活无忧。

  岳庙办柴场村易发黄土崩塌,是华阴地质灾害防范的又一个重点。

  村妇女主任、地质灾害监测员杨素琼,丈夫常年有病,家境贫穷。但她不计报酬,每天坚持观测。孟塬镇小寨村村委会主任、共产党员与镇、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查看危房。他发现村民王金锁家房子出现裂缝,急声将王家大小叫出,不一会儿,王家的房子就倒塌了。雨越下越大,情况严重,延建华要求村干部动员住瓦房的群众全部撤离,自己拿出5000余元,给村民购买面粉、食油、蔬菜,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华西镇北严村81岁老汉?印石,看到巡堤查险人员日夜忙碌,非常感动,主动给坚守在柳叶河堤上的干部群众送水送饭。像?印石老人一样,库区很多群众铭记着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照顾,有的还采摘自家地里的红提葡萄慰问守堤人员。

  干部群众严密防守、认真查险,有效地保障了堤防安全。据统计,华阴市在巡堤查险中共出动39800多人(次)、动用抢险车辆3200多台(次)、大型机械100余台(次)、抢险石方300余立方米、铅丝800公斤、铅丝笼300片、编织袋60000余条、铺设彩条布68000平方米。

  据统计,此次华阴受灾人口共计26214户、101571人,倒塌房屋509户、1381间,造成危房1344户、3540间,农作物受灾145745.2亩,成灾118124.2亩,其中内涝88259.2亩,绝收9871亩,先后转移安置人口31558人,直接经济损失1.06亿元。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一人伤亡。

  抗洪过后,华阴市立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动员全市力量抽排积水,抢收抢种,修复水毁道路和电力通讯,修缮危房,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本报通讯员  王海明  王  渭  石超奇  周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