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职能 / 水旱防御 / 正文

老百姓的事是最大的事

来源:渭南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11-09-24 00:00

澄城县防汛抗灾工作侧记

    9月份以来,持续强降雨给澄城县造成10个乡镇187个村4万多人受灾,倒塌房屋703户1261间,损坏房屋982户2207间;受灾农作物面积75000亩,绝收面积约为8900亩。损毁村级道路78.1公里,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灾害,澄城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了防汛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民政、水务、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县级领导带领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冒雨进入包联村组,督促指导群众对窑洞加盖防雨布,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对所有水库、淤地坝、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滑坡险段、煤矿采空区、低洼内涝区、危房险窑、危漏校舍、危墙陷路等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韦二村的日光温室垮塌严重
                          
    韦庄镇韦二村有一处大棚基地,这里的26棚日光温室全部受损。日光温室四周是用土一层层压成厚厚的墙体,然后用钢架支撑,再盖上塑料膜,每个温室造价约7万元。来到13号棚,从外面看,温室背面全部垮塌,顶部覆盖的塑料膜大面积被撕毁,成排的钢架弯曲下沉。进到温室里,墙体倒塌的泥浆冲进大棚,淹埋了绿苗。2号温室栽种着甜瓜,此时正是甜瓜成熟季节,由于温室背面垮塌,雨水进棚,甜瓜吸水过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现象,散发着刺鼻的腐烂味。
    据韦二村大棚基地的总负责人雷进财说:“这里的日光温室以西红柿、黄瓜、辣椒、甜瓜等经济作物为主。由于连阴雨,温室损坏需要重建或维修,前阵子进回来的黄瓜、辣椒苗子进不了地。这次温室受损60多万元,还不包括2个温室的瓜裂受损。”
                          
                          墙壁、地板裂缝 猪舍成危房
                          
    打造百万头生猪大县,已经成为澄城县“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主旋律,全县上下“共唱猪经、共发猪财、大上生猪”的局面正在蓬勃发展。
    庄头乡里庄村苏育平的养猪场,投资200多万元,占地30亩,建成15间标准化猪舍,正在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谁知连日的降雨,使他刚建成的猪舍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地面塌陷,其中有7间猪舍损毁严重,需要重建,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万元。 
                        
     在苏育平的养猪场,一排排新建的猪舍,墙体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其中一间猪舍的墙面裂痕就有50多公分宽,部分窗户断裂、倾斜,舍内地面塌陷。“这间地面开裂有几十米长,猪舍的墙壁随时都可能塌。像这类猪舍,就得重建,一个按7万元算就得49万元。”苏育平无奈地说。
                          
                          “老百姓的事是最大的事”
                          
    “老百姓的事是最大的事”。在全县防汛紧急会上,该县要求各级干部夯实责任,把每个问题都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县委书记郭永峰、县长薛楠身先士卒,和其他县级领导一起,分别对防汛重点部位和地质灾害高发区、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排查。
    为了指导群众提早做好防范,从9月17日开始,该县通过县电视台,24小时不间断连续播发预警信息,将雨情信息及时通报给群众,指导群众做好防范措施。严格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密切关注天气及灾情变化,并抓好灾情收集、记录、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加强和各级沟通联系,确保省、市有关指示及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天气预警、水情、雨情等信息第一时间传达至全县各级各部门。同时,坚持实地检查和电话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县纪委对各乡镇、各部门防汛值班情况进行了检查、抽查,确保信息联络畅通,责任落实到位。
    根据汛期灾情预报,该县及时购置储备了粮油、衣被、矿泉水等生活用品,确保防汛救灾所需。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汛期救灾工作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救灾工作,对全县倒房户、危房户及危险地段的群众,本着“就近、迅速、安全”的原则,采取投亲靠友、临时借住、其他方式安置等途径进行及时安置,并从市民政局紧急调运救灾帐篷20顶,妥善安置安里、尧头、庄头等采煤沉陷区群众。为了保障受灾村民尤其是转移安置人员的基本生活,以镇为单位,及时下拨救灾面粉1000袋,棉被500床,用于受灾群众的居住和生活安排,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特别是对五保户、缺粮户、孤寡残疾户优先安置,重点照顾,及时发放救济粮、救灾款,保证了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来源: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冯战武  张晓玲  张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