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职能 / 水资源管理 / 正文

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专项保护规划----摘要部分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6-09-14 00:00

一、编制工作情况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是根据渭南市人民政府渭政办发〔2004〕147号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成立了由局长、主管副局长,水资源办及计划科组成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了专门的编制工作班子,由渭南市水资源办具体组织实施编制。
    该《规划》是在2004年至2005年2月编制刊印了《渭南市“十一五”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整个规划编制工作从2005年1月开始,至9月底完成审查稿。《规划》是在先后多次听取省内外有关方面专家、院校与科研单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及设计单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建议意见;并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意见,反复认真修订的基础上完成的,于同年11月正式刊印报送市发改委并请示上报政府批转实施。
    该《规划》是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滚动性的规划,是继《渭南市水中长期供求(研究)计划报告》等十多项水资源永续利用重点问题专题研究之后的一项资料全新的综合性规划成果。整个编制工作分为资料调查收集、分析整理、专题研究、规划报告编写与修订刊印等五个阶段。全市与渭南城市部分,均以2002年为基准(现状)年,2006年和2010年分别为规划水平年,在查清现状水资源与供水状况、用水构成和用水水平、缺水程度以及现有水源工程的利用程度等情况,根据中央新的治水思路,并以渭南市第二次党代会关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体分三步走”的决议中提出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发展指标,以及市水务局提交的“渭南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的报告”等为主要依据,并参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的有关规定进行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预测;结合省、市“十一五”期间新建水源工程规划及市辖区现有供水工程更新改造、中水利用、节水工程规划扩大供水情况,以及对我市水资源与水供求承载能力分析计算,并进行水供需预测方案综合平衡与综合评价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性的综合对策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本次规划工作始终坚持“南蓄、中节、北调”的总体思路,坚持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及其他用水的水资源配置原则,按照“三先三后”,即先地表后地下水、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用水的原则,并积极采用“水源稀释”、“水源置换”、“水源互补”、“外调客水”、“傍河取水”,城市“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包括“中水利用”等优化配置利用的新技术、新思路而进行的。
二、规划编制结论
    一是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市水资源总量20.0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一直排列全省十地(市)第九位,且由八十年代初期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与水利区划”时期的462立方米已减少到现在的380立方米,到2010水平年将减少到340立方米,仅相当全省人均水平的1/3和全国人均水平的1/6。
    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市水资源的地域分布差异甚大:其中全市50%的年径流量分布在占全市土地面积10%的秦岭山区,50%的地下水总补给量主要分布在占全市土地面积26%的渭河平原区域;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全年60%的径流量主要分布在年内(7-10)四个月,给全市水资源调配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用水浪费、水源污染现象严重,水资源的破坏性开发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灌溉每亩地年用水竟高达400立方米,“15小企业”万元产值年平均用水最高有达400-600立方米;全市现状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近1.1亿立方米;特别是渭河上游污水直接排入量已由八十年代的4.65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9亿立方米左右。不同程度存在着“高耗、滥采、高污染”问题,加之执法不严,管理政策不够完善,水资源乱开滥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渭南市是资源性缺水地区,同时受工程性缺水等因素的影响,按照现状供水能力20.15亿立方米计, 2006、2010 年需水23.94亿立方米和30.45亿立方米,分别缺水3.79亿立方米和10.30亿立方米。如果“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水源工程能建成受益,两个规划水平年仍将缺水2.42亿立方米和5.82亿立方米。渭南城市2006、2010年需水24.47万立方米/日和35.2万立方米/日,分别缺水5.74万立方米/日和16.47万立方米/日,根据对渭南城区水供需预测,在涧峪水库(3.56万立方米/日)、尤河水库加闸加坝及引清济尤(3.84万立方米/日)、傍河取水(6万立方米/日)和中水利用(5万立方米/日)工程建成受益后,基本满足2010年渭南城市对水的需求。
    本次规划突出水源工程、节水项目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废水处理回用、节水器具安装等项目建设,需总投资27.74亿元。其中规划水源开发项目35项(新建20项、改扩续建14项、储备1项)需投资12.07亿元,可扩大供水2.42-2.45亿立方米(新建1.32-1.35亿立方米、改扩续建0.95亿立方米、储备0.15亿立方米),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到“十一五”末达到310万亩,可节水1.1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厂13个,日处理能力为32.7万立方米,中水利用工程13个,能力为16.8万立方米/日,从长远考虑可预防我市出现污染性缺水问题。
    五是解决渭南市资源性缺水的出路。我市当地水资源短缺,只能依靠省、市扩大“三河”(黄、洛、渭河)客水利用;当地水资源已经到了需要实实在在实施综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有效利用的时候了。务必充分认识:即使开发新的水源工程扩大供水,缓解了水供需矛盾,降低了缺水程度,但目前存在的用水浪费、水源污染与开发性破坏水资源问题仍将成为我市本世纪结束前和下世纪水危机加剧的重要根源之一;渭南经济社会依托水资源而发展的影响因素,越来越明显,为使渭南水资源永续利用,稳定供给,期待着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依法决策,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法行政,管水又治水,以及全社会水患意识的形成,这是解决缺水对策与措施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二OO六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