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伯阳)5月27日,我市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刚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进行专题发布。
刘刚介绍,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制定“三规划两导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土空间、产业发展3个规划和乡风文明、乡村治理2个导引),出台一揽子政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农业农村局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夏粮丰收方面。今年以来,我市紧扣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要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稳面积、提地力、提单产、提效益行动,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772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42亿斤以上。紧抓小麦条锈病防治,加强技术指导,推行应急防治、统防统治,全力遏制蔓延流行。目前,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已全部结束,全市防治面积259.1万亩次,防治效果较好。今年全市小麦在田面积448万亩,目前已进入灌浆—成熟期,具备丰收的基础。
在稳步提升生猪产能方面。坚持生猪生产和猪病防控“两手抓”,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督促牧原、新希望、石羊、正大等生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生猪产能快速提升。截至4月30日,全市生猪存栏196万头,出栏80万头,同比增长28.1%、35.6%。
在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方面。我市加强春季果园管理,渔业发展迈入新阶段,强化农产品监管。狠抓老旧果园改造,积极推广现代高效技术,提升果园机械化程度,果园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围绕十四运农产品专供,开展春耕备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增加监测频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据统计,全市更新果园面积9.34万亩,修剪果树337.77万亩,肥水管理322.85万亩,清园318万亩,涂白39.34万亩。全市水产养殖面积8.9万亩,水产品产量2.2万吨,稳居全省前列。“春雷”行动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650人次,检查门店和企业1083家次,定量检测农产品410批次,速测1600批次,未发现违法超标现象。
在项目建设方面。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接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农村改厕项目,积极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提升改厕质量,完成冷链项目需求调查。同时,完成2020年关中奶山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中期绩效评价工作,澄城县庄头镇已获得农业农村部建设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据统计,今年新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150个,年度计划投资8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项目114个,完成投资32.8亿元,全市完成改厕6664座。
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宅基地改革新路径,加快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围绕农村“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市县两级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合阳县和大荔县被纳入2021年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序列,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临渭区故市镇东屯村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极发展苗木和餐饮产业,202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4000余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16500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深入基层调研乡村振兴,察实情、列问题、明举措、提要求,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十四五”时期的“三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进行部署。
同时,成立了市级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办公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市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已开展了2轮督促检查,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农产品稳产保供、质量安全和农业项目等方面开展了近20次督导。各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督导近60场次,解决项目建设、面源污染等问题37个。
刘刚说,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紧盯“人地钱技产治居”问题,提升“五个能力”,重点聚焦农业富民产业、三产融合战略、地方特色优势、农业科技创新、城乡发展差距等五个方面,大力开展四级园区创建、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优化“三农”人才队伍、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五项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